全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交流推进会发言6篇
全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交流推进会发言篇1
xx镇位于xx区东部,辖区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约16万人,下辖11个城市社区、12个村改社区和9个行政村。城中村改造以来,我们撤销村委会设立了居委会,但运行模式还按村委会方式进行,管理服务对象仍为原村民。辖区内其他外来居民由邻近的城市社区代管,存在管理和服务不便利、新老居民不融合等问题。专项行动以来,我镇在市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规范村改社区实施方案,已规范转改6个村改社区,取得了一定成效,剩余6个村改社区正在扎实推进中。
一、健全组织架构
在村改社区构建了“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构架,整合党建资源实现“一网统管”。在集体经济成立了党组织,隶属于镇党委,党组织书记、董事长均由镇党委提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村改社区党员及时转接党组织关系,自愿选择进入城市社区党组织或集体经济党组织,理顺党员组织关系。
二、理顺区划户籍
按照3000户左右居民的设置标准,重新调整各村改社区和城市社区边界,打破原村界与城市社区边界,以道路、街巷为界重新划分四至范围,做到辖区内所有区域管理无缝衔接,服务全覆盖。同步调整户籍管理范围,分期分批完成登记信息修改、居民户口簿注改等工作,确保全镇户籍管理有序进行。
三、合理配置人员
优化配置社区“两委”人员。严把任职条件,通过留任6名原“两委”成员、抽调17名城市社区优秀“两委”成员、公开选拔27名大学生等三种方式确定人选,依法依规选举产生村改社区“两委”新成员50名。妥善安置原“两委”及工作人员去留。6名原“两委”成员转入社区,不在集体经济组织中任职,31名原“两委”成员转入集体经济组织。同时为其他工作人员设立过渡期,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确保工作平稳过渡。
四、彻底改制资产
抓住“清化收”契机,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审计,出具法律意见书、律师见证书,规范完善了集体经济组织,由镇党委、镇政府监管。对尚有集体土地的村改社区,沿用经济联合社或股份经济联合社。对村集体土地全部征收为国有土地的,通过直接改制、新设、合并、重组等方式成立股份制公司。同时成立处遗工作小组,组长由支部书记或理事长(董事长)兼任,负责处理好原城中村遗留问题。
五、依法转改土地
居企分开后,对于未征收的集体土地,暂由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用于发展集体经济。收储时,由集体经济组织召开支部会、理事会(董事会)、股东大会,代行原村委会“四议两公开”程序。对133范围内既有建筑,按所建年限土地出让金价格补缴,并返还85%出让金;对133范围外的,参照国有土地处遗政策处理。
通过规范村改社区工作,我们组建的城市社区一心一意抓治理、抓服务,改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聚精会神抓经济、抓发展,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居住社区化、资产股份化,居民群众都感受到了专项行动带来的好处。
全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交流推进会发言篇2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xx市委交办古交市委的一项重点任务,xx镇作为古交试点,针对乡镇执法存在的“权限不清、运行不畅、力量分散”等问题,通过“明责、放权、赋能”,实现了力量下沉、权限下放、重心下移,形成了“一个支部领队伍、一支队伍管执法”运行体系,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一、先行先试,突出“三个抓实”,扛起试点担当
我镇以“九到位、九破解”为引领,突出“三个抓实”,探索出一条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路径。抓实队伍建设。按照古交市“镇队合一”、“1+10”大执法模式的总思路,我镇在成立由镇长任队长、分管副职任副队长、6名执法队员组成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的基础上,整合10个领域下派的32名执法队员,4月12日,综合执法队实现有序运转。抓实制度流程。按照古交市“宜放则放、先易后难、分批下放、动态调整”的原则和“部门提、乡镇选、司法审”的程序,分两批差异化下放至我镇综合行政执法队431项执法事项。在古交市执法专班的指导下,我镇聚焦完善体制机制,补充完善了人员管理、考核监督等制度,用好用活古交市委赋予的任免建议权、人员考核权、工作指挥权,形成了“1+7+7+6”的制度流程,确保“接得住、干的好”。抓实网格支撑。按照村(居)网格全部嵌入综合行政执法的总体规划,我镇将24个网格18类人员全部嵌入,网格员成为发现违法行为和风险隐患的“全景探头”,形成了“多员合一网”协同作战模式。
二、深度发力,做到“五个持续”,分享试点经验
我镇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后,古交市于5月5日召开了试点现场会,全面推介“xx经验”,推动改革向纵深推进。在建强队伍上持续发力。依据地域分布、产业特点等,古交市差异化派驻258名执法队员。针对部分执法中队编制少、只派1人的情况,实行该队员承担执法员、联络员、指导员“三员合一”模式。按照部署,我镇对40名队员定岗定员,实现了“握指成拳、合署办公”,并成立执法队党支部,将党的领导贯穿执法全过程、各方面。在规范行为上持续发力。为承接好执法事项清单任务,在全面落实古交市制定的执法制度、执法流程、执法文书格式基础上,我镇成立了由执法队队长、副队长、中队长、司法所长及业务骨干等7人组成的法制审核小组,负责对案件进行审核,确保执法零差错。在提升能力上持续发力。我镇建立了执法队员常态化培训机制,并积极参加市级组织的常态化精准全员全科业务培训。主动邀请市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团开展法律政策解读、执法程序指导等,进一步提升了执法能力。目前,已参加市镇两级全员培训20余场600余人次,有11名队员通过了公共法律知识考试,实现“人人持证”。在理顺体制上持续发力。全面落实古交市重大事项移交、事项清单动态调整等制度,严格执行全过程公示、记录、审核和执法队管理、乡镇补贴发放等办法,在此基础上,我镇建立完善了“传帮带”机制,并利用好古交市协调联动机制、联席会议制度等,不断强化纵横联动,进一步提升了执法效率。在强化保障上持续发力。用好用活市级财政列支的执法经费,高标准改造办公楼,各乡街参照“xx经验”,均打造了集中办公场所,统一配备了执法用车、执法记录仪等装备,进一步保障了执法需求。
三、常态长效,实现“四个转变”,突显试点成效
专项行动以来,我们不断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由“点上出彩”向“面上开花”跃进,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基层执法“看得见、管不着”到“看得见、管得着”的转变;从单一执法滞后性到综合执法时效性的转变;从部门检查“多头查”到联合检查“查一次”的转变;从部分群众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到广大群众主动知法、守法、护法的转变。目前,我镇执法队共开展日常巡查1895次、行政检查278次、行政强制35次、行政处罚12次、下达停工通知书8次、采取其他措施14次,拆除一处村民违建房,责令经营场所整改5户,停业整顿1户,改革成效初步显现,群众信访量大幅下降。
全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交流推进会发言篇3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杏花岭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特别是韦韬书记在全市专项行动重点任务观摩晾晒会上提出的“网格治理要从过去的‘三有’加快迈向‘三化’”指示精神,持续在阵地标准化、队伍专职化、治理信息化上发力,全区“千站万人”强治理行动计划不断向纵深推进,网格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一、“千站”提标,多措并举促规范
结合加强小区党建的有力契机,区委依托今年5月为全区811个网格配建的996个网格党群服务微站,打造小区党建核心阵地,为小区党建实体化运作夯实阵地基础。优布局,综合考虑小区面积、地理位置、管理习惯等因素,采取大小区单独建、小小区联片建的方式,延伸小区服务半径,做到服务无缝隙、全覆盖;建机制,印发《关于加强网格党群服务微站的十条措施》,从组织建设、日常运营、工作制度、考核评价、平战结合等10个方面,规范微站运行;定标准,微站按照有统一标识、有组织架构、有职责清单、有服务清单“四有”标准建设,同时编印网格先锋集、微站故事汇、网格党群服务微站示范点等,带动全区网格微站提标增效。
二、“万人”集聚,多方协同促共建
整合小区内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物管会)、社区食堂、社区养老机构、专兼辅网格员等多元力量,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尤其在7289名网格辅助员如何管好用好、发挥作用上下功夫:“用好”,建立专兼辅网格员“定时报到+集中巡查”工作制度和网格微站“定时+错时+随时”服务机制,服务群众实现零距离;“管好”,社区党组织牵头对网格辅助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并开展2个月的试用期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调换,截至目前共调整撤换78名;“保障好”,在网格实行“两转三优先”职业发展通道,最大程度激发网格队伍干事创业热情。专项行动以来,13名网格员进入社区“两委”班子,面向网格员招聘社区工作者58名。同时,为切实增强基层治理队伍的凝聚力,还创作并拍摄了MV主题歌曲,网格治理队伍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明显提升。
三、“信息”赋能,数据先行促实效
当前基层治理水平与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我们以小区为基本治理单元,提出建设信息化平台的工作思路,推动网格治理能力提升。精准化采集。在街道、社区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加大网格、楼栋和住户、特殊人群、风险隐患等治理要素信息采集力度,精准完善“人、地、事、物、情、组织”数据库。一体化共享。加强社区信息平台与“平安太原”综治平台、社区物业系统互联互通,创建“一网N平台”,实现信息平台数据实时共享、动态更新。标准化推进。加强网格治理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按照“信息完整、可靠实用、直观可视、操作简便”原则,优化完善信息标准化体系,推动线上平台与线下网格深度融合。
四、“一网”兜底,对标需求促提升
做实网格治理,核心在于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专项行动以来,我们紧盯居民需求,提出“三个一”兜底民生服务。列一张清单,将基层党建、便民服务、重点人群管理等细化成6个大类37项服务事项清单,40项民生服务帮办代办事项纳入网格党群服务微站,把“办事窗口”搬到“家门口”。建一套机制,聚焦网格运行各个环节,建立网格员8项职责、网格辅助员6项职责,完善网格事项准入机制,保障网格规范运行。组一批队伍,完善小区四类党员台账,结合在职党员“双报到”,组建215支志愿者队伍,同步建立群众点单—小区派单—党员接单—志愿者、驻地单位参与的服务机制。截至目前,网格排查并上报各类事件信息864条,开展巡查21816次、处置疫情类事件8508件,全区信访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0%。
全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交流推进会发言篇4
xx县x镇xx村是城郊村,有431户1304人,常住人口2132人,党员48名。专项行动以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市场说了算”的思路,在集体经济有了一定底子的基础上,开新路、拓盘子,做大做强集体产业。预计今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达530万元、占总收入的94%,比专项行动前翻了一番。
一、坚持党建引领,支部是发展的主心骨
村集体的产业必须姓党,必须由党支部领导,必须全民参与。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确立了两种架构,一是组织架构。党支部牵头成立xx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四种产业分别成立4个公司,确保集体产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二是人员架构。支部书记兼任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和4个公司的董事长,“两委”干部担任集体经济组织理事和监事,同时负责4个公司的日常运营,党员和村民小组长担任公司的中层干部,有就业需求的村民全部在公司就业。可以说,公司骨干力量就是村骨干力量,实现了村级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全面融合。
二、坚持市场规律,三产是增收的主力军根据县委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234”工作思路,趁着建设南部新城的东风,我们确立了“服务行业先行、第三产业拉动”的发展规划,重点发展4种服务产业。一是成立醋都建材联盟,扩大建材市场,吸引家具、灯饰等175家商户入驻,仅租金、物业费两项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50万元。二是投入155万元升级婚庆苑,提供“一条龙”婚庆服务,升级后接待能力翻了一番,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比专项行动前增加80%。三是改造老年公寓,可为112人提供“全周期”养老服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0万元。四是成立xx佳利和物业有限公司,接管村小区物业,既提升了物业治理水平,每年又可为集体带来50万元收入,成为集体经济新的“增长极”。三、坚持共同富裕,村民是分配的主群体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村庄靓起来、农民富起来、生活美起来”。我们按照“发一点、留一点、奖一点、捐一点”的思路,建立起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主要有4种方式。第一种,70%的收益给村民分红,平均每人每年能分红4500元;第二种,20%的收益作为企业运营、扩大再生产、公共服务的经费,保证集体有余钱、企业有活钱;第三种,结合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准备每年拿出8%的收益,设立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第四种,拿出2%的收益设立公益捐助资金,在疫情防控、贫困救助、防灾减灾中捐款捐物,贡献xx力量。
全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交流推进会发言篇5
居民小区治理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始终是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小店区全域面积2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4万,建成区共有生活小区1157个,其中,物业服务小区861个,无物业服务小区296个。专项行动以来,我们按照省委、市委“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以高质量物业服务推进美好家园建设”的有关要求,主动领题、先行先试,通过半年多的实践,物业党组织覆盖率从27.3%提升到78.2%,工作覆盖率100%;无物业小区消除94%,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物业治理新路径。
一、聚焦“党建”这个龙头,推动组织覆盖,党建联建体系坚强有力
注重建强组织体系,通过“三建一派”,组建党组织153个,选派党建指导员65名,全面构建“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注重配强队伍力量,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由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任物管会主任,推选网格员、楼栋长任物管会委员,吸收物业公司负责人担任小区党支部兼职委员,在疫情防控、创城等工作中,红色物管会、红色物业等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领导在社区物业治理体系中的位置更加凸显。
二、聚焦“服务”这个抓手,加速物业布局,居民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积极推进物业服务全覆盖,针对无物业服务“老大难”,以“四个一批”为抓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选聘怡安居等红色物业帮建小区26个;民生银行、经贸学校等驻地单位协建小区57个;财政补贴过渡物资局宿舍等小区150个;社区兜底服务坞百宿舍等小区46个。积极探索物业治理新模式,成立物管会176个、业委会26个。以馨园小区为试点,推行“双组双建双监督”工作模式,形成“社区主导、物管会自管、业主参与”的治理新格局。同时,注重培育“造血”功能,盘活小区闲置用房、共有区域、零星地块等公共资源,收益部分反哺物业经费缺口,无物业小区可持续治理路径更加清晰。
三、聚焦“共治”这个核心,深化联动融合,基层治理能力有效增强
突出党员带头常态化,全力推动2.3万名党员向社区报到,对小区居民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一类一档”建立台账。探索开展党员积分制管理,激励居民党员认领“微心愿”,他们平时是“服务队”,战时是“突击队”,在所在小区生活圈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突出网格管理精细化,精准划分网格1276个,配齐配强专兼职网格员1276名,并在293个小区组建起由5259人组成的“两长四员”队伍,探索“4468”工作法,网格治理机制进一步优化。突出自治主体多元化,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物管会、物业企业、业主代表等,建立议事协调、联席会商机制,构建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在富力尚悦居小区探索推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线上线下联动的民情服务机制,营造了“小事”快速响应、“大事”协商共议、“难事”提级共解的工作氛围。
四、聚焦“长效”这个目标,强化多元保障,基层治理基础持续夯实
强化制度保障,制定《物业企业党建工作指南》《社区物业党建联建联席会议制度》等“1+N”制度体系,并采取“建、选、聘、督、考”的方式,评选星级小区27个,物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强化阵地保障,通过统筹物业用房、开发商配建等方式,按照“六有”标准,建立“红色阵地”171个,成为服务党员群众、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强化经费保障,按照人口规模给予小区党支部每年2000-6000元的党建经费支持。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通过验收的党群服务阵地给予10万元支持。同时,区财政支出330万元用于无物业小区过渡补贴,以政府行为撬动多方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物业治理常态长效。
全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交流推进会发言篇6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尖草坪区始终把“清化收”作为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基层矛盾纠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结合我区城郊农业特点,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尊重市场规律”的原则,高度重视、探索创新,建立“专班推动、示范带动、观摩促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特别是陈安丽部长、韦韬书记等省市领导亲临指导,为我区“清化收”工作拓展了思路、增添了信心,扎实推进了“清化收”工作落地见效。
一、“四条路径”重统筹、抓规范,清理合同保值增效
探索实施“制定参考价、组建律师团、取消中间商、债权作股金”四条路径,清理规范集体经济合同。科学制定参考价。针对少数干部不敢斗争等问题,由区自然资源局聘请第三方,对全区村集体土地进行价值评估,作为土地租金参照依据。各村依据周边服务配套成熟度与企业商议土地租金,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最终确定租赁价格。组建专业律师团队。由区司法局选定专业能力强、有实战经验的律师团队,组织公检法司税强力支撑,对旧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查,对新合同进行合法性保障。消除中间商。针对一些村集体土地被低价承包、高价转租现象,乡、村两级齐发力,挤掉中间商,直接签合同,保障集体最大合法收益。如西墕乡赵家山村挤掉中间商,集体经济收入由清理前70万元,达到清理后300万元。探索“债权作股金”。鼓励有条件的村选取优质企业,将租金作股金,长期投资、长期获利,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运营经验不足、能力不足问题,推动村集体与成长型企业共同发展。截至目前,全区55个村和14个村改社区,共摸排出各类合同1559份,已清理合同1530份,其中规范口头合同343份,实现新增土地资源3350亩、收取新增资源费用2187万元。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预计由原来的5000余万元增加到1.03亿元,全区收入达3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91%。
二、“六严六化”防新债、销旧债,债权债务有效化解针对债务多集中于村办企业贷款、历年工程欠款等情形,债权多集中于城中村改造、村民借款、企业应缴欠款等情形,坚持远近结合原则,保障村集体合法权益,兼顾企业发展压力,妥善化解村集体债权债务。一方面,标本兼治、量入为出,“六严禁”防新债。严格落实“六个严禁”,即:严禁举债兴办公益事业,严禁举债用于村级支出,严禁村干部以个人名义为集体借债不入账的行为,严禁举债进行收益分配,严禁举债发放福利,严禁以任何名义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担保,抓实集体资产管理。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六化法”销旧债。以互抵置换、记账调整、研判核销、协商减免、收入抵顶、依法清收等六种方式,全面追缴、调整、清收、核销债权债务。截至目前,收回债权1427万元,化解债务577万元。同时,也化解了一批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三、“系统思维”谋产业、建机制,乡村振兴夯基提质“清化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一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尖草坪实际,为乡村振兴夯基垒台。完善制度,管好用活集体资金资源。进一步修订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完善农村财务审批、项目决策、村干部离任审计等相关制度。强化引领,充分激励集体发展活力。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现状基础,制定尖草坪区“一区三带十强双十园”村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通过与书记星级化管理、村“两委”班子报酬相挂钩,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同时,区财政设立专项奖励、扶持资金各500万元强化激励,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