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一、调查背景14篇

时间:2023-06-17 16:25:02 浏览量:

一、调查背景14篇

一、调查背景篇1

  调查对象:此次调查的对象为黄石市普通市民、社区居民、社区居委会。

  2、调查方法与过程:本次调查以问卷法与访谈法为主,辅以文献法。问卷由12道题目组成,主要围绕消防安全10个方面的内容,重点调查市民对消防安全的了解程度及身边的消防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本次调查以抽样方式进行,抽取黄石港区、团城山区和峰烈山区的部分市民和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80%。社区居委会主要由由调查员以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最后,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核实后进行编码,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的交互分析。

一、调查背景篇2

  以xx市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样本xx“职教高考”制度出台,有力促进了中职学生升学途径和方式的规范化发展。升学制度的转轨,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及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论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对人才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及时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并提供帮助,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责所在。以xx市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学习现状和心理状态进行深入调研,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辅导策略。

  一、研究背景

  (一)“职教高考”制度提出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升学背景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特点“职教高考”制度推行之前,学前教育专业升学有对口升学、单独招生(简称“单招”)、推荐免试(简称“推免”)三种主要途径。xx年之前,以上三种途径招生人数稳步推进且相对持平。xx年“单招”“推免”招生人数骤然增加,报名参加考试并且被录取的概率达到90%左右。这种状况对在校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让学生有“升学非常容易”的错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导致学业退步,这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职教高考”制度落实的积极意义“职教高考”制度借鉴普通教育的规范化和系统性特点,取消“单招”和“推免”,明确将中职升学纳入高考序列。“职教高考”制度的推行,对中职学生更加公平合理,对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在把握“职教高考”制度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调查及分析。研究结果精准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校方针政策的制订起到辅助作用,有利于教师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基于调研结果的心理辅导,能精准、到位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并针对性地疏导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概况

  (一)研究对象以xx市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学习现状和心理状态进行深入调研,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辅导策略。

  (二)研究设计本次调研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调研其升学及就业意向、专业认同等。二是学习状态调查间卷,由学习目标的清晰程度、抗干扰水平、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学习效果四个维度组成。三是心理状态调查间卷,主要围绕躯体状态、无助感、自信心、焦虑悲观、内在价值感五个维度展开。

  (三)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以班级为单位,对三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团体施测,测试前使用统一指导语,介绍测试目的与答题要求,测试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现场回收问卷。共回收问卷285份,有效问卷272份。采用SPSS20.0forWindows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向和专业认同状况。对于学前教育学生来说,毕业后想升学占总人数的86.4%,说明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知识的要求有明确的认识。毕业后有立即就业意向的学生比前些年减少,仅占13.6%经调查发现,有想挣钱、不喜欢读书等原因,其中想挣钱的学生约占一半。专业认同的人数占81.2%,专业不认同的占比18.8%,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的深入学习,将该专业和自身特点做进一步的匹配之后形成全面、清晰的定位。在临近毕业的关键点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这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非常必要。

  2.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状态特点研究。专业认同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很多潜在影响。现假设专业认同水平不同的学生学习状态不同,因此把专业认同作为自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专业认同的学习状态进行比较,学前教育学生学习的目标清晰程度在专业认同差异中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p<0.01)。即专业认同水平越高,学习的目标越清晰,反之亦然。

  3.学前教育专业心理状态特点研究。专业认同水平不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都会受到影响,在学习中的心理感受也会有较大差异。现假设专业认同水平不同的学生心理状态不同,因此把专业认同作为自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专业认同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学前教育学生焦虑悲观情绪在专业认同差异中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专业认同水平越低,焦虑悲观情绪越突出。

  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向、专业认同与学习状态、心理状态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假设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向、专业认同与学习状态、心理状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依据本次收集的相关数据,分别对毕业趋向、专业认同与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各因子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检验(皮尔逊相关),升学与就业趋向与自评学习状态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专业认同与自评学习状态、抗干扰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躯体化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自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学习策略、自信心、价值感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抗干扰能力、躯体化、无助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学习效果和学习策略与自信心、价值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抗干扰能力、躯体化、无助感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抗干扰能力、躯体化、无助感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抗干扰能力、躯体化、无助感与价值感、自信心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自信心与价值感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可见,升学与就业趋向与心理状态的关系不大,只有升学取向与自评学习状态良好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专业认同高的学生自评学习状态较好并且抗干扰能力较强,但是会感觉身体较疲倦和不舒服。学习效果和学习策略好的学生自信心、价值感均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躯体化、无助感则比较低;反之亦然。

  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根据研究结果,对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选择较被动,认同感不强1.原因分析。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主要原因是中考成绩低,未被高中录取,为了能继续接受教育,从而选择,录取分数较低的职业学校。入学时面临专业的选择对15-16岁的学生来讲并非易事,家长则起很大的决定作用。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较迷茫与简单,对专业的特点与自身发展不能很好关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专业认同感不强。2.教育措施。营造良好的专业氛围,优化校园心理与精神环境,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1)学校需紧扣高考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调整教育教学方案,突出专业教学的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方向性和积极性,搭建“高考——学校—一教师——学生”桥梁,促使教师对“职教高考”有深入、明确认识与理解,并融入道日常教育教学之中。(2)教师精深的专业素养和优良的个性品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专业认同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与具体行动脱节,情绪波动大1.原因分析。随着学校教育的深入,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所提升,明确较为明晰的学习目标。但是,在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高速化、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受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学习目标会出现波动与摇摆,在学习行动上表现得浮躁、散漫,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够理想。在学生面临高考时,将自己现有知识水平与考试水平相比较后,明显的差距让学生有明显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学习效果欠佳,焦虑愈加明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无法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2.教育措施。紧扣职教高考特点,协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以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巩固目标的稳定性。(1)学校对高考动向精准把握,根据职教高考评分特点——职业技能与文化素质两大部分制定教育教学总目标与学期目标,即长期目标与中期目标相结合,指导相关教师在三年的教学中有计划、分层次朝目标稳步推进。(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际操作者,在掌握高考政策与学校教学安排的基础上,在把教学目标融入日常教学的同时,随时追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动向,协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长、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例如,一年级以扎实学习各种基本课程为主,了解和尝试参加技能大赛;二年级在全面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参加技能大赛和1+X证书的考试(职教20条第6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学历证书,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不仅能够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也能获取中职高考技能部分的必备分数;三年级在技能提升的同时重点且全面展开文化素质部分的学习、复习。三年不同的阶段目标,不仅提升学生专业化水平,也为高考做好全方位的准备。(3)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润物无声。校园中的活动丰富多彩,学校与教师在各类活动中紧扣精神文明建设,以积极向上为着力点,与学习目标巧妙结合,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产生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作用。

  (三)自信心不足,自我价值感偏低1.原因分析。中职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过程中遭受挫折较多,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比如“我啥也干不好”、“我就不是学习这块料”“我数学方面是弱智”等较低的自我认知,学习中自信心不足,对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表现出明显的怯场与退缩心理;对曾经让自己失利的学科更是避之不及,学生整体自我价值感偏低。2.教育措施。(1)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看待挫折,利用专业优势,取长补短。挫折意味着个体在处理问题时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当个体遭受到错误的累积或他人持续的否定与打击,在内心产生对自己的怀疑与否定。如果能把学生遇到的打击限定在“使用了错误的方法”上,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不被伤害。科学面对挫折,首先应该去反思并且调整方法,即修正错误;其次吸取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避免再次犯错;再次,客观评估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应对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中职学生遭遇挫折较多,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有畏难心理。中职的教育要求是专业课与文化课并举,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弥补文化基础课的不足。(2)智慧地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待学生,协助学生打破心理壁垒,重拾自信。一味贬低与纠错会变相告诉学生自己很差,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自卑心理,阻止学生进步。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是:不论在何时,家长和老师都坚信学生是优秀的并且潜能无限。这种立场促使师生、亲子之间形成尊重与宽容的交往氛围。具体来说,在学生做事犯错的时候,可以提供不同做事方法供学生对比与选择。这种足够的尊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而当学生有了进步或有闪光点时的时候,及时、具体到细节的表扬与肯定,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3)鼓励学生打破对自己的成见与定义,让其看到自身的成长。例如,可以拿出学生初中理解不了的数学题,几年后的今天再次讲解,学生会发现此时理解起来不是难事。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看到自己理解能力的提升,曾经给自己“不行”的定义不攻自破。当健康自信的状态成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提升,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学习倦怠突出1.原因分析。学习倦怠是学生对长时间的繁重学习产生的身体与心理上的疲倦与懈怠。这种现象在学生中较为普遍,他们感到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学习内容繁多、难度较大;出现的负面情绪不能得到及时疏解,最终导致学习倦怠现象产生。2.教育措施。利用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多渠道舒缓学习产生的负面情绪。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教师、家长和同伴组成。(1)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学生状态比较敏感,能及时发现问题。如某位同学情绪格外低落、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学习中频频出错教师在深入了解原因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学生脱离困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居于权威地位,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科学解读、正向积极引导,能对学生的倦怠状态起到缓冲作用。如备考中,出现“学不进去,脑子都木了”的现象,学生会产生明显的恐慌感。教师要及时把这种现象解读为:“学不进去”类似长跑中的“极点”现象,过了疲倦顶峰感的“极点”,会感觉力量回归,可以继续冲刺。学生在得到这种解读后恐慌感会消失。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撒一些“善意的谎盲”,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的学习中。(2)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支持是最深厚的,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生的倦怠现象会有所好转。学习内容过多过难、家长或学生本人过高的期望、害怕出错和失败等心理,都让学生备感压力,倦怠、焦虑情绪突出,与之而来脾气变差、作息不规律、食欲变差等反应出现,严重的会出现抑郁等心理疾病。如果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持宽容、同情、理解的态度,深入了解孩子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与孩子商量出应对策略。当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理解、支持与陪伴,内心会把父母的关爱转化为自身的勇气,并积极地去面对困难。但家长自身存在的焦虑状况需要做自我觉知,即监测自己的情绪、生理反应及行为。如,出现坐立不安、焦虑失眠、食欲不振、易怒、小题大做、喋喋不休等现象,必须及时调整。如转移注意力、寻求家人的支持与理解、调整对子女高考的预期等,严重者需求助专业心理机构。当家长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看待孩子的学业,对孩子的状态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3)相比较亲密的亲子关系,中职生更愿意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友谊,同伴间的交流与支持远多于与父母、老师,他们也更乐于接受同伴的建议与鼓励。因此,构建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同学之间的监督、鼓励、理解、支持能迅速转化为个体前进的动力。同学之间面临共同的学习任务,情绪反应比较一致。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由状态较好的学生去鼓动、带动群体,班级内一旦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动力,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大幅度得以提升。

  (五)对自身心理波动敏感、无助1.原因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与心理波动很在意与敏感:一是当自我评价学习状态不好,会产生紧张与焦虑情绪。二是当觉知到自己的紧张、焦虑时,又会进一步对该情绪产生恐慌,认为这种情绪阻碍自己的学习,想从中脱身但又束手无策,从而陷入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的烦躁状态中。即对“紧张”的紧张,对“焦虑”的焦虑。2.教育措施不论学习状态还是心理波动,都有规律可循。学生身处其中往往会感觉迷茫和无助,要打破这种迷惘。一是做为自我的觉知者,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波动很好觉察。如感觉自己紧张、心慌、烦躁、难过、易怒、思维停滞、记忆力减退、失眠、食欲减退、对自身情绪反应格外敏感等,就要知道自己状态不佳,此时则需要做简单的区分,判断是学习效果不佳导致的心理波动,还是害怕失败、同伴高效学习给自己造成压力、期望太高、抑或对“紧张”的紧张等带来的心理恐慌。很多时候各种因素都有,缠绕不清。不论哪种情况,都是出现波动的信号,需要提醒学生个体及时调整状态。二是对于学习方面,利用前摄抑制、倒摄抑制、遗忘规律等大脑节律规律,把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科学的学习规律相结合,学习效率事半功倍。一天中学习的内容很多,这些信息在头脑中相互干扰、抑制,记忆与思考的效果大打折扣。清晨醒来,大脑刚进入学习状态,没有先摄入的信息对此刻信息的干扰,因此学习效果最佳。反之,夜晚睡眠时,此刻信息不会有后摄入的信息干扰,效果很好。在此基础上,仔细体会并捕捉自己学习高效时间段,安排学习任务,事半功倍。遗忘规律显示,记忆后的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因此,及时有序的复习可以巩固知识的记忆。杜绝大脑疲劳工作,废寝忘食的学习并非高效学习。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在学习间隙积极合理的休息,做好大脑的保健是高效学习的保证。三是科学看待情绪波动,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认识情绪存在的积极作用,如面对呼啸而至的汽车,产生的紧张会让人迅速采取行动,躲避危险,此时的紧张可救人性命。学习中出现中等程度的焦虑,会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与敏捷度,呈现出最佳的学习效果与成绩。对于过高的焦虑与特别放松的状态,则需要进行调整。如,呼吸放松法、冥想、肌肉放松法缓解高焦虑,改善特别放松则需调整学习目标,达到认真对待学习与考试的目的。当学生自己没办法缓解心理波动、改善学习效果的时候,可以求助心理教师,甚至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总之,在职教高考制度实行过程中,仔细分析学前教育学生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深入挖掘出现的各类问题,科学加以分析与研究,找出有效的应对方法,对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适应职教高考具有积极意义。

一、调查背景篇3

  为了解决接送孩子难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从 xx 年秋季学期起,xx市中小学已全面落实“5+2”模式的课后服务,整体实施已相对完善。本文围绕xx市A校在“双减”政策下校内课后服务现状,调查课后服务的真实状况,梳理出学生、家长的真实需求和满意度,以及管理、服务人员的执行情况,以期通过A校课后服务实例,提出问题,分析成因,找出课后服务的优化策略,为广大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的新思路,为“双减”政策下新时代素质教育助力,切实为家长减负、为学生提质,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xx市A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实施现状

  从课后服务的认知、需求、态度、满意度以及建议五个部分对A校课后服务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家校互通、钉钉平台发放620份家长问卷,有效问卷共有593份,有效回收率为96.7%。结合访谈校内课后服务人员、各年级家长、学生,充分反映A小学的课后服务现状。

  1.A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情况

  A校教师全员参与,第一时段(15:30-16:30)参加人数447人,占比72%,由正、副班主任负责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基本做到完成书面作业后再出校门。第二时段(16:30-17:30)参加人数164人,占比26%,引入校外第三方机构人员教授兴趣课,孩子和家长可通过“课后三点半”APP在线选择特色课程。课程种类丰富,创客类、学科素质类、美育类、德育类、体育类活动应有尽有,为不同年级都提供了选择,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第三时段24人,占比为4%,由行政老师统一照看学生参加延时服务。

  2. 课后服务的家长满意度

  整体服务上,24.62%的家长认为“双减”完全解决了接送孩子的时间问题,认为大大缓解的家长占30.52%,认为些许缓解的家长占 33.39%,另外认为完全没有解决接送问题的家长占11.47%。由此可知,大部分家长比较满意,基本落实了“双减”政策,解决了家长放学接孩子的困难,但仍有一小部分家长希望校方提供更加灵活的时间点接孩子。在课后服务的内容设置上,61.05% 的家长非常满意课后服务内容,28.16% 的家长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家长分别占9.11% 和1.68%,说明大部分家长比较满意。课后服务态度上,因为课后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帮家长减轻了负担,绝大部分家长非常支持课后服务,不支持课后服务的家长仅占7.08%。有家长表示:孩子回家做作业磨蹭,家里弄得“鸡飞狗跳”,课后服务的时候还是要让老师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在学校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可见家长对A校课后服务的认可度很高。

  3. 课后服务的家长焦虑程度

  家长是否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减轻了焦虑呢?认为完全没有减轻的家长占了15.35%,稍有减轻的占37.27%,32.72% 的家长认为大大减轻,还有 14.66%的家长认为完全减轻了自己的焦虑。有家长表示:现在有了课后服务,老人要先去接在上幼儿园的弟弟,正好错过放学接姐姐时间,因此只能在门口等,增加了老人接送孩子的时间成本,所以仍有一部分的家长处于焦虑中。不同的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诉求、考虑因素均不相同,例如放学时间、内容以及作业量等。

  4. 课后服务的家长关心维度

  家长最关注课后服务课程的内容质量是否满足孩子的需求,占比55%,超过半数,关注安全问题占比为28%,关注师资力量占比为14%,关注基础设施占比为3%,所以其内容质量是家长首要关注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课后服务需求也因人而异,32.27% 的家长更关注课后服务能否开展一些兴趣课程,30.19%的家长最注重的是监督孩子在校完成作业,14.67%的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体育活动,12.48% 的家长表示应有学科类辅导,5.39% 的家长注重学生的管理安全。校内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设置应当慎重考量,既需要满足每一位学生身心发展的切实需求,又要化解家长的担忧和顾虑。

  5. 学生、老师视角下的A校课后服务

  学生认为现在有了课后服务,作业中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问老师或者是同学。访谈的16人绝大多数都是比较喜欢课后服务的,因为减轻了他们的学业负担。有3人表示课后服务的放学时间较晚,回家没有放松时间。学生希望能提供相应的辅导以及增加动手类的兴趣课程,另外课后服务放学时间晚,学生会产生饥饿感,进而影响健康。

  “双减”政策实施后,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增多,课后服务虽然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教师的压力却明显增加了,因为工作时间延长,工作量增加,加上晚高峰堵车,他们到家会更晚,身心早已疲惫,其工作积极性被消解。

  二、“双减”政策下xx市A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实施中的成效及问题

  1. 课后服务实施的成效和达成目标

  xx市A小学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落实校内课后服务,制定了详细方案,积极向家长宣传课后服务,以三段式服务时间满足不同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实行全员免费,坚定立德树人目标,遵循素质教育的宗旨,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拓展项目,实现了放学后学生有人看管,课后作业有老师辅导,让家长真正放心;学校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学生在校内完成课业后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知识、兴趣、人格健全以及素养多维提升;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促进师生同步发展。xx A小学在服务内容创设上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理念:视野开阔(非遗文化、趣味编程)、开朗合群(经典吟诵、健美操)、情趣高雅(高尔夫、悦书法)、体魄强健(体适能、跳绳、击剑)、知书达理(阅读、推理、绘画等),这些服务不仅能够调节学生学科学习的压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升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 课后服务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家长的焦虑尚存,满意度提升空间较大

  调查研究发现,A校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家长尚有10%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依然有10%的满意度提升空间。“双减”的目的是为家长减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时间,从经济、时间上缓解家长的压力,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当前A校的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家长对服务内容的诉求不同,具有差异性;学校和家长间缺乏有效沟通;课后服务可能会让部分家长放松对子女的教育。从访谈中发现,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课后服务就是托管,因此他们便将教育孩子的义务和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自己成了“甩手掌柜”,一旦发现孩子的表现让自己失望时,便将过错归结于学校和老师,老师成了“背锅侠”。

  (2)教师缺乏课后服务积极性,自我效能感较低

  课后服务给教师平添了工作负担,加大了教师工作量。通过访谈发现,课后服务补贴并不能令教师满意,从市场的角度看,存在压低教师劳动力价值的倾向,表面上教师自愿参加课后服务,实际参与课后服务与教师评奖评优、职称评选有关系,从而软性实施了全员参与,因此,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3)兴趣拓展类课程尚未全员覆盖,课程质量仍需提升

  A校师生比为1:14,但校园建筑面积较小,许多丰富多彩且备受学生欢迎的课后服务课程因为活动教室的紧缺、场地空间不足而不得不被放弃;部分广受欢迎的项目因为人多、师资不足、班额有限,很多学生很难参与其中。课后服务项目的开展一方面是本校教师“新开炉灶”,甚至“现学现卖”,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第三方项目服务人员大多数为教培机构中的老师,他们会教知识,但是育人和管理学生的能力不足,课堂质量和效率存疑。

  (4)课后服务师资来源、资金支出较单一,校外资源利用不充分

  调查发现,A校课后服务主要由本校教师承担三分之一、教育局配套的第三方服务人员及项目承担三分之二,在前期由教育局承担第三方人员经费支出,后期由本校自选承担;本校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由学校绩效资金承担。因此,课后服务的师资来源及资金支持均较为单一,学校没有更多的资金聘请经验丰富、服务优质的师资。访谈中该校管理者和参与服务的本校教师反映,在第三方参与课后服务的过程中仍需要配置本校教师予以过程性的管理,因此增加了学校的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对校外资源的充分利用。

  (5)缺乏科学系统的课后服务监管、评价和激励机制,未能形成全面的管服一体化

  课后服务的质量源自对服务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科学、系统的监管把控,如不能形成有效监管,必然形成课后服务的漏洞,进而导致学生、家长对服务不满,降低他们的参与度。除了监管,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系统性激励,让课后服务的实施时时处于科学评价中。A校采用的是三级管理制度,每天除了当值教师,还设置了护导教师和行政总护导,层级分管,但是对于课后服务的评价和激励是缺位的,一是学校尚未意识到其重要性,二是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难以引起参与其中的教师的足够重视。除此之外,尚未形成全面的管服一体化,例如未能灵活机动地满足家长随时接走学生的需求,导致放学时间段的拥堵;同时在课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能及时有效、灵活地得到处理,事后的弥补措施亦未能跟进,进而导致问题的堆积和发酵,使得学校管理的精细化优势不显著和顶层设计乏善可陈。

  三、xx市A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实施的优化对策

  1. 依据政策做精顶层设计,建立课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做好学生、家长满意的校内课后服务,需要各方力量的通力合作。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离不开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方位领导,以及高屋建瓴的设计。当前政府教育部门等关于课后服务的大方向意见和目标已明晰,但课后服务的评价尚未有明确的指标,学校在实施过程中无标准参照,不利于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有效的顶层设计,并参考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课后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相关法规,满足课后服务的发展。此外,学校要依据政策制定适合学校的课后服务方案,做到一生一方案、一人一课表,精细化校内监管制度,建立校内课后服务标准。学校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广泛吸纳意见,及时修补服务方案漏洞,同时需要将方案定期迭代,切实满足家长的真实需求,有效落实“双减”政策,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高效优质的课后服务,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开发课后服务多元路径,引进服务新资源

  课后服务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学校开发利用好自身资源,还应依托市场、社会资源,开创多元路径用以校内课后服务,补充内生资源。建立“以大带小”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高校资源力量,引进高校特色资源服务于课后服务的发展,不仅能够让高校资源有效转化,也能给高校学生搭建历练平台,还能提升校内课后服务水平。重视学校周边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例如各类博物馆、历史陈列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建筑风景区等,让面向学生的课后服务不再局限于学校内,既可走出校门实地游学,也可以邀请相关人员进校服务;积极接纳社会公益资源,如街道、社区、居委会,服务好学生,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家校社互助平台。

  3. 建立课程模式推进课后服务,构建校本一体化课程体系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让他们更幸福地生活,课后服务是落实教育长足发展的新路径。因此,建立常规课程、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以五育思维提升课程育人品质,师资融会贯通,提升课程管理质量,重视课程品质提高是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关键路径。各级师资培训、校本研修将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纳入教科研中,重视课程评价指标的建立,定期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扩大课程影响力,以点带面,辐射引领课后服务课程多元发展,丰富课程服务体系。加强师资选拔、职中一体化培训和交流学习、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校外资源引进门槛,择优第三方课后服务资源,并予以校内管理以及育人理念、方式、方法的培训,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充分融入校本课程体系。

  4. 保障教师利益,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师服务效能感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日常教学、管理等工作已让大部分教师超负荷运转,加上课后服务,教师的身体、心理更难以承受,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能力提升、教研、备课,以及处理学生问题等。因此,应减轻教师负担,尤其是与教学无关的行政负担,如应付各类检查、准备材料、填写表格、参加行政会议等,将这类行政任务交由专管人员完成,给教师卸下担子。同时,让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切实体会到学校的关怀,从绩效工资的增加,评奖评优的倾斜,教师子女、家人的关照等方面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肯定教师课后服务中的贡献,并适当采用弹性上下班和增补调休时间等措施,保障教师休息、娱乐、学习的权利,激发教师课后服务的自我效能感。此外,及时关注教师需求和疏导不满情绪,解决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实际困难,做到事事关心、时时关怀,从而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后服务的质量。

  5. 建立课后服务评价指标,完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立足校情,一校一案,充分动员课后服务的多元主体参与建立课后服务评价指标,从学生需求、家长满意度、课程内容选择、学校课程设置等方面动员教师、家长、管理及服务人员共同拟定评价指标,邀请专家、学者及特级校长、课后服务示范校等多方主体对评价指标进行科学遴选,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评价指标,制定全环节评价,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在服务的过程中定期通过学生、家长及服务人员,以及教师、管理者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对学校课后服务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对课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对服务方案进行迭代,进而完善评价体系。结合学情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多元成长,通过定性、定量的方式全面系统地评价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将数据共享于家校平台,以利于家长时刻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从而促进家校共育,为学生创建健康成长云平台。

一、调查背景篇4

  当前,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兴起和发展,城市社区消防也逐渐成为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然而,火灾却成为城市社区居民的一个“无形杀手”,是当今城市主要灾害之一。

  由于城市社区消防宣传教育还存在死角、死面,一些市民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及自救逃生常识。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高档家用电器逐渐普及,日常用火用电量增多,因电线老化,用火不当,没配备消防器材,消防设施过期损坏,消防意识淡薄,心存侥幸等原因,火灾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高,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故时有发生。据消防部门统计,2013年1至9月我市与去年同比,火灾起数呈上升趋势。火灾已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灾害,因此,提高市民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安全监管对避免和减少因火灾造成的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背景篇5

  “消防安全无小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普遍进入家庭,居民家庭生活中的自动化、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用火、用电、用气十分普遍。然而,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是否随着家庭的现代化同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是否为全体市民所掌握?最近长沙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所进行的一项关于市民消防安全素质的调查结果表明(此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共4028人,其中学生1124人,男性1872人,女性2156人),我市居民在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安全设施、消防安全隐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引起我市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消防知识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家庭中各种防火措施、社区里的各种消防器材都十分全面。市民和社区居民对消防安全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对黄石市市民消防安全意识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消防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亟待提高。与此同时,政府和相关负责人对消防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市区消防规划、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缺少处置特殊灾害事故的装备;一些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够,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设施不完善,特别是一些处于边远地方和无证照的工厂企业,仍存在较多的火灾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一些旧建筑和违章建筑商,城中村和出租屋的火灾隐患十分突出;社会消防安全意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从业人员特别是外来工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一、 市民消防安全意识现状:多数人消防安全意识有一定幅度提升,侥幸心理成为消防安全的重大隐患。

   1、大部分居民注意消防安全问题。72.3%的受访者考虑过住宅遇到重大火灾时如何逃生;68%的人认为自己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80.1%的人认为家中备用灭火器非常必要或者必要; 52.5%的人表示关心自己周围环境如工作单位、居民小区所住的楼盘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92.1%的人赞成对存在消防隐患的单位和公共场所进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督查、监督;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应将消防安全知识作为中小学生的必学内容。

  与2004年我局对市民所进行消防意识调查相比,我们可喜地看到,通过各级政府特别是消防部门的努力,市民消防安全意识有了明显加强,比如:2004年91.69%的受访者表示家里“没有”简易灭火器,这一数据2007年下降为70%。

  2、消防安全中侥幸心理成为消防安全的重大隐患。

  调查中,虽然有80.1%的人认为家中备用灭火器非常必要或者必要,但70.8%的家庭没有配备家用消防灭火器材,59.3%的家庭住宅没有预备遇到重大火灾时能及时逃生的物资器材;有50.8%人表示在平时进入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时,不是十分注意安全出口和消防设备所在位置;冬天使用电暖器等取暖设备时,24.5%的人没有人离开即关闭电源开关的习惯。当问及为什么不注重消防安全问题的原因时,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小,因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二、 全面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仍任重道远

  消防安全知识对防范火灾的发生和火场逃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调查结果,我市居民消防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在回答14个消防常识题时,大部分能作出正确选择,但在回答一些相对专业的问题时,能正确回答的比例偏低,说明我市居民消防知识普及仍有待深入。

  受访者中明确表示知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的只有32.6%,明确表示不会用的占18.5%;有11.6%的人认为消防队救火是收费的;35.4%的人认为自己对火灾中逃生自救方法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在问到“如在高层遇到火灾,您会如何逃生?”时,有16.9%回答不知道或作出错误的选择(如选择乘坐电梯逃生等);有近7%的人不知道火警电话是“119”。

  三、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随着我市消防安全工作的加强,消防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市民对我市消防设施建设既看到了成绩,同时又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市市政消防设施和居民家庭消防设施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巨大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家里配备有家用消防灭火器材的只有29.2%,70%以上的家庭没有配备和打算配备家用消防灭火器材;认为住宅小区配备的消防设施:①“有设施并且比较足够”占19.2%, ②“有设施但不太足够” 占36.3% , ③“有设施但没有及时更换维修”占22.6%, ④“没有足够设施”占13.5% ,⑤“没有消防设施”占8.4%;4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的住宅小区的消防设施遇到火灾时不能正常使用;32.9%的人认为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或者学校没有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

  四、消除消防安全隐患需继续努力

  72.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身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或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查处消防安全隐患的满意情况是,“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41.4%,“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以及“说不清”的占58.6%。

  五、消防安全教育形式单一

  事实证明,大力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是防范重大消防安全事故的最有效方式。市民普遍认为“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并对消防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民获得消防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①通过新闻媒体获知消防安全知识的占65%, ②“户外广告”占5%,③宣传橱窗”占3.7%,④ “消防知识专题讲座” 占20.2%,⑤“亲戚朋友和同学的介绍”占4%, ⑥“其他”占2.2%;有46.9%的受访者在最近一年内没有见到过或接受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此外,市民对我市消防安全工作给与了评价,对我市消防安全工作“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49.4%,“一般”、“不太满意”占45.4% ,“很不满意”和“说不清”的占5.2%。

  六、提高我市市民消防安全素质的几点建议

  加大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

  消防行政执法机关应进一步加强日常的消防安全检查督促,从调查情况看,各单位、居民社区、学校还存在不少安全“死角”,消防安全隐患在部分地区仍很突出。有关部门在抓好火险隐患的督促整改和对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依法处罚的同时,还应在各单位、居民小区和学校健全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目标到人,做到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此外,还应健全消防安全隐患的举报制度,公布和宣传举报方式,使消防监督与广大公民参与结合起来,推动依法治火的落实。

  2、明确消防安全教育目标,努力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要充分认识提高居民消防安全素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消防安全素质是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调查表明:我市居民消防安全素质尚处在较低水平,各地的重大火灾事故出现就是验证。

一、调查背景篇6

  调查对象:此次调查的对象为黄石市普通市民、社区居民、社区居委会。

  2、调查方法与过程:本次调查以问卷法与访谈法为主,辅以文献法。问卷由12道题目组成,主要围绕消防安全10个方面的内容,重点调查市民对消防安全的了解程度及身边的消防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本次调查以抽样方式进行,抽取黄石港区、团城山区和峰烈山区的部分市民和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80%。社区居委会主要由由调查员以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最后,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核实后进行编码,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的交互分析。

一、调查背景篇7

  72.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身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或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查处消防安全隐患的满意情况是,“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41.4%,“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以及“说不清”的占58.6%。

一、调查背景篇8

  加大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

  消防行政执法机关应进一步加强日常的消防安全检查督促,从调查情况看,各单位、居民社区、学校还存在不少安全“死角”,消防安全隐患在部分地区仍很突出。有关部门在抓好火险隐患的督促整改和对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依法处罚的同时,还应在各单位、居民小区和学校健全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目标到人,做到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此外,还应健全消防安全隐患的举报制度,公布和宣传举报方式,使消防监督与广大公民参与结合起来,推动依法治火的落实。

  2、明确消防安全教育目标,努力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要充分认识提高居民消防安全素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消防安全素质是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调查表明:我市居民消防安全素质尚处在较低水平,各地的重大火灾事故出现就是验证。

一、调查背景篇9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也提出,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姿势和良好的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势力及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写教学上重视的程度不够,写教学的状况和效果有些不尽如人意,走进写课堂,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脑袋歪着、本子斜着、手捏着笔尖、眼贴着桌面,姿势极不正确;翻开学生作业本,有的笔走龙蛇、龙飞凤舞,似秋风乍起,吹乱一地稻草;有的或大或小、参差不齐,如丘陵起伏、重山叠嶂;有的胡涂乱抹、错连篇,像黑云翻墨,书写极不规范。而且,一直以来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对写教学重视不够,没有摆正写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应试教育现象的存在,使得写教学被忽视,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又使现在的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种种原因,使小学生在汉书写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执笔方法不科学,坐姿不正确,书写不规范,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等等。

一、调查背景篇10

  1、问卷调查法

  (1)设计《药惠中学八年级学生写教育》问卷调查表,对我校八年级32名家长进行调查

  (2)设计《教师写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表,对我校54名教师展开调查

  2、现场调查法

  在我校7~9年级中,每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进行调查:在学生写的自然状态下,经过仔细观察,对学生各种错误的执笔姿势加以归纳分类,制定标准化的观察记录卡片,多次观察后加以记录,收集学生执笔姿势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背景篇11

  “消防安全无小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普遍进入家庭,居民家庭生活中的自动化、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用火、用电、用气十分普遍。然而,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是否随着家庭的现代化同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是否为全体市民所掌握?最近长沙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所进行的一项关于市民消防安全素质的调查结果表明(此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共4028人,其中学生1124人,男性1872人,女性2156人),我市居民在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安全设施、消防安全隐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引起我市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消防知识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家庭中各种防火措施、社区里的各种消防器材都十分全面。市民和社区居民对消防安全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对黄石市市民消防安全意识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消防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亟待提高。与此同时,政府和相关负责人对消防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市区消防规划、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缺少处置特殊灾害事故的装备;一些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够,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设施不完善,特别是一些处于边远地方和无证照的工厂企业,仍存在较多的火灾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一些旧建筑和违章建筑商,城中村和出租屋的火灾隐患十分突出;社会消防安全意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从业人员特别是外来工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一、 市民消防安全意识现状:多数人消防安全意识有一定幅度提升,侥幸心理成为消防安全的重大隐患。   1、大部分居民注意消防安全问题。72.3%的受访者考虑过住宅遇到重大火灾时如何逃生;68%的人认为自己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80.1%的人认为家中备用灭火器非常必要或者必要; 52.5%的人表示关心自己周围环境如工作单位、居民小区所住的楼盘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92.1%的人赞成对存在消防隐患的单位和公共场所进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督查、监督;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应将消防安全知识作为中小学生的必学内容。

  与2004年我局对市民所进行消防意识调查相比,我们可喜地看到,通过各级政府特别是消防部门的努力,市民消防安全意识有了明显加强,比如:2004年91.69%的受访者表示家里“没有”简易灭火器,这一数据2007年下降为70%。

  2、消防安全中侥幸心理成为消防安全的重大隐患。

  调查中,虽然有80.1%的人认为家中备用灭火器非常必要或者必要,但70.8%的家庭没有配备家用消防灭火器材,59.3%的家庭住宅没有预备遇到重大火灾时能及时逃生的物资器材;有50.8%人表示在平时进入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时,不是十分注意安全出口和消防设备所在位置;冬天使用电暖器等取暖设备时,24.5%的人没有人离开即关闭电源开关的习惯。当问及为什么不注重消防安全问题的原因时,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小,因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二、 全面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仍任重道远

  消防安全知识对防范火灾的发生和火场逃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调查结果,我市居民消防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在回答14个消防常识题时,大部分能作出正确选择,但在回答一些相对专业的问题时,能正确回答的比例偏低,说明我市居民消防知识普及仍有待深入。

  受访者中明确表示知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的只有32.6%,明确表示不会用的占18.5%;有11.6%的人认为消防队救火是收费的;35.4%的人认为自己对火灾中逃生自救方法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在问到“如在高层遇到火灾,您会如何逃生?”时,有16.9%回答不知道或作出错误的选择(如选择乘坐电梯逃生等);有近7%的人不知道火警电话是“119”。

  三、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随着我市消防安全工作的加强,消防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市民对我市消防设施建设既看到了成绩,同时又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市市政消防设施和居民家庭消防设施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巨大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家里配备有家用消防灭火器材的只有29.2%,70%以上的家庭没有配备和打算配备家用消防灭火器材;认为住宅小区配备的消防设施:①“有设施并且比较足够”占19.2%, ②“有设施但不太足够” 占36.3% , ③“有设施但没有及时更换维修”占22.6%, ④“没有足够设施”占13.5% ,⑤“没有消防设施”占8.4%;4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的住宅小区的消防设施遇到火灾时不能正常使用;32.9%的人认为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或者学校没有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

一、调查背景篇12

  当前,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兴起和发展,城市社区消防也逐渐成为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然而,火灾却成为城市社区居民的一个“无形杀手”,是当今城市主要灾害之一。

  由于城市社区消防宣传教育还存在死角、死面,一些市民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及自救逃生常识。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高档家用电器逐渐普及,日常用火用电量增多,因电线老化,用火不当,没配备消防器材,消防设施过期损坏,消防意识淡薄,心存侥幸等原因,火灾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高,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故时有发生。据消防部门统计,2013年1至9月我市与去年同比,火灾起数呈上升趋势。火灾已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灾害,因此,提高市民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安全监管对避免和减少因火灾造成的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背景篇13

  事实证明,大力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是防范重大消防安全事故的最有效方式。市民普遍认为“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并对消防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民获得消防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①通过新闻媒体获知消防安全知识的占65%, ②“户外广告”占5%,③宣传橱窗”占3.7%,④ “消防知识专题讲座” 占20.2%,⑤“亲戚朋友和同学的介绍”占4%, ⑥“其他”占2.2%;有46.9%的受访者在最近一年内没有见到过或接受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此外,市民对我市消防安全工作给与了评价,对我市消防安全工作“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49.4%,“一般”、“不太满意”占45.4% ,“很不满意”和“说不清”的占5.2%。

一、调查背景篇14

  1、调查我校八年级学生写执笔姿势的现状。

  2、家长对写教育的认识。

  3、教师对执笔方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推荐访问:背景 调查 调查的背景 调查背景范文 调查背景一般怎么写 调查背景写哪些内容 调查背景有什么重要意义 调查背景分析 调查背景怎么写? 调查背景是啥 调查背景要怎么写 调查的背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