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心得感想5篇

时间:2023-06-30 18:45:01 浏览量:

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心得感想5篇

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心得感想篇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侯背离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陈云在xx时期通过学习毛泽东的论著,围绕如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的问题总结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15个字的体会,被称之为“十五字诀”。按照“十五字诀”做到实事求是,就是要把实事弄全面、弄准确,就是要发扬民主、听取意见,就是要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盲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鲜活运用,是保证科学决策、实现正确领导、办好实事的基本条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具体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一个百年大党的传家宝,在今天依然展示着其非凡的精神伟力和蓬勃的生机活力。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要关注“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成就,最根本的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只有在摸实情、知真情的基础上,方针政策才不会脱离实际,才可能构筑出正确的方法论。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重在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通过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外联系弄明白,发现事物的本来面貌,探寻事物的本质规律,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需求的办法。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运用“眼睛向下”“解剖麻雀”“由表及里”等传统方式或运用现代技术手法、科学方法,“多跑、多看、多听、多间、多记”,及时、准确地掌握客观、准确、全面、生动的一手材料,直接了解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决不可闭门造车、不求甚解、浅尝辄止,满足于“打打电话、发发微信”,或者大搞“作秀式”“盆景式”“蜻蜓点水式”调研。凡此种种,不仅摸不到实情、求不到真经,还会误导工作。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到建设现场去,到田间地头去,到农家院坝去,用耳闻目睹、身临其境的方式把群众关心的问题“带上来”,把情况摸实摸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摸实情离不开调查研究,而搞调查研究离不开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根本任务是发现问题,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从而使想法变成办法,让办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化为结果,不断推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唯有切实提升调查研究实效,不断锤炼“硬功夫”,掌握“真本领”,才能真正发挥好调查研究辅助决策的作用。“坐在办公室里想想都是困难,到基层看看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这就是调查研究、深入基层的真实写照。开展调查研究切忌自以为是、高人一等、居高临下,不能置自身于被调查者和人民群众之上。只有真正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与呼声,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才有可能获取全面的和深刻的认识,提出科学的对策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确保实效,调查研究必须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练就从群众的“后院”和“角落”里发现问题的本领。在听取群众意见时,既听顺耳好话,也听逆耳忠言;让群众提意见既“面对面”,也要“背靠背”。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主动调研,弄通“病情”、找准“穴位”,把掌握了解情况与深入研究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结合实际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要从用心用情、唯真求实的调查研究开始,掌握实情、明晰短板,切实找到更具针对性的破题办法以求得实效。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要突出“实干”“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调查研究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只有敢于承担责任,不惧困难挑战,勇于开拓进取,不断开创调查研究工作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行动党’,不是‘口号党’,要求真务实、讲真话、办实事”。调查研究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决不能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有多“身入”实际、“心至”群众,真正做到“脑、身、心”都沉下去,才能具体、准确掌握实情。若只是搞“假、大、空”式的表面调研,习惯讲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不仅使调研工作走了样、跑了调、变了味,摸不到实情,看不到问题,达不到推进工作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反而“复辟”、助长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之风,势必助长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拉开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就办不成事,办不好实事。毛泽东曾发人深省地对党的高级干部们说:“不调查不研究就不得了,就要亡国亡党亡头”。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要达到破除形式主义、本本主义之效,坚决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求甚解、应付了事,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多开展有针对性、接地气、能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最终用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结论皆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一切正确的主张皆来自调查研究,一切创新的思路皆得益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认识国情、破除难题、开创新局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党的二十大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作出明确要求,《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只有通过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调查研究作为了解实际、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的重要遵循,才能发现问题根源所在、找到解决问题之法,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硬骨头”“中梗阻”,我们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保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密切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调查研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心得感想篇2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贯彻落实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政治要求,需要积极研究新时代特点规律,把握内在蕴含的辩证统一关系,持续推进调研工作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守正与创新。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思维方法,也是指导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遵循。用邓小平的话说,既不能丢掉“老祖宗”,又要敢于“讲新话”。实践中,难免碰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问题,迫切需要领导干部积极拥抱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坚持守正创新,需要搞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结合融合多种传统和现代调研方式,才能自如应对“信息混沌”,走出“信息茧房”,掘得“信息真金”。具体来讲,既可以用好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一对一访谈、实地和蹲点调研、体验式调研等传统手段搞好“精准式调研”,也可以运用网络调研、大数据分析、信息对比等现代手段进行“撒网式调研”,既可以通过文献查询、跨部门联合调研、委托和延伸调研、专家咨询等途径侧重“专业化调研”,也可以依托案例分析、信访办理和分析、心理分析、试点先行、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等模式进行“解剖式调研”,力求达到立体多维、有分有合、见微知著的调研目的。线上与线下。手机互联网的确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但不能完全消除“心灵隔膜”,更不能遗忘网上沉默的大多数。实地调研带来眼见为实的真切感受,线上调研具有快捷高效的数据信息优势,两者相互印证补充,有助于提高调研的覆盖面精准性,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领导机关需要从文山会海中走出来,多一些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地调研,多一些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才能全面了解民意需求,检验和提高政务质效。“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领导干部脑子里要同时建立“现实观”和“虚拟观”,建立线上线下群众联系点,尽量用大白话和群众攀谈,用网言网语和网民对话,采取建群互动、网络调研、在线答疑等方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方便及时掌握真实情况。同时,发挥好网络问政、媒体监督、明察暗访的作用,坚决与穿上科技“马甲”的官僚主义作斗争,推进线上线下调研并行展开、打开调研局面、形成良性循环。

  对上与对下。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党员干部和群众是不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获取真知的渴望,没有平等交流的姿态,就不可能了解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程贯穿指导调研工作实践,才能取得党心民心最大公约数。具体来说,要搞好调研动员教育、凝聚上下思想共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看天气”也要“接地气”,时时与国家大政方针对标对表,兼顾好基层和群众的实际需求;既要对上讲忠诚也要对下讲感情,讲忠诚不是唯命是从而是抓好创造性落实,讲感情不是讲私人感情而是送去组织的温暖关怀;既要对上负责也要对下尽责,让调查研究回归本真,形成良性的上下级互动。端正调查研究态度,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决摒弃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避免调查研究掉入“以形式主义应付官僚主义”的案臼,既要上级审慎用权,克服因权力不对等带来的官僚主义态度,也要下级尽量坦诚相待,避免利用信息不对等进行形式主义应对。上级不要高高在上、吹毛求疵,懂得包容体谅下级的难处,下级不要热衷做表面文章、搞变通应付,力戒藏忧报喜、欺上瞒下、避重就轻、夸大其词等现象,上下协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身入与心入。调查研究是一段“心灵碰撞”之旅,离群众真心越近,离真理就越近。领导干部“身入”更要“心入”,要有把群众当主人的真心、当亲人的热心、当老师的虚心、当裁判的诚心。毛泽东指出:“群众不讲真话,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你的来意究竟是否于他们有利。”“群众不讲真话,不怪群众,只怪自己。”“主要的一点是要和群众做朋友,而不是去做侦探,使人家讨厌。”“给他们一些时间摸索你的心,逐渐地让他们能够了解你的真意。”这启示我们,必须带着感情下去、带着责任下去、带着问题下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了解群众诉求,才能听到真声音、掌握实情况、解决难问题。事实上,群众非常欢迎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搞调研,但绝不欢迎那种只听干部汇报、不深入群众听真心话的调研。一些调研文章材料味浓泥土味淡,一些现场讲话官腔十足不接地气,一些好的政策制度执行变通走样,根源是心灵的天平向群众倾斜不够,对群众不够关心知心、用心尽心。调查研究切忌道听途说、粗枝大叶、材料搬运,力戒嘴上功夫硬、手上功夫软、脚上功夫浮,只有多开展“四不两直”式调研,坚持心往基层想,劲往基层使,人往基层走,真正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自觉融入群众生活圈工作圈朋友圈,才能有效抛弃思想成见、化解信任危机、赢得民意拥护。

  务虚与务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工作必须虚实结合,尤其是虚功一定要实做。”正确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既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又要善于谋划、注重总结提升,将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不断提高调研工作水平。实践中,既要做足调研务虚准备,认真分析形势,搞清楚为什么调研、调研什么、怎么调研,也要发扬务实作风,脚踏实地搞调研,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求实效。坚持间政于民、间需于民、问计于民,心里头装着事关国计民生的扰头事烦心事,到基层一线去看究竟问明白,设身处地为基层和群众解忧帮困祛忧除烦,紧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问题,敞开心扉大家谈,和群众一起找答案,才能找到“最优解”。规范调查研究秩序,需要统等好时间、力量和任务分配,打好调研组合拳,采取检讨式总结、问题式研究、问责式监督等方法手段,有效纠治搞阵风式调研、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脱节式调研、框框式调研甚至是旅游式调研,防止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认知与行动。发现问题是眼光,解决问题是能力。群众有期盼,上级有回应,最怕调研一拨接一拨,老问题得不到解决,新问题又冒出来,甚至有的不想着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实际问题的人,这样就会适得其反,有悖调研初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工作只是为研究提供资料和佐证,“重头戏”还在分析、研究。要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和提炼,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搞好调研成果转化,关键在于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打通“知易行难”与“合一为贵”的关节梗阻,顺畅“十月怀胎”与“一朝分娩”的制度机制,在加强工作统等、协调、执行、问效上下功夫使长劲,转化为推动建设发展的管用举措,上升为党委领导决策的实用招数,落实为解决矛盾问题的顶用办法。提高调研工作实效,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始终保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少一些“明白人”“旁观者”,多一些改革者、先行者、实干者,避免调而不研、研而不究、究而无果、果而不实。

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心得感想篇3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员干部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必备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年轻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中将“调查研究能力”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对年轻干部的厚爱和期许。年轻干部受教育水平高、视野开阔、闯劲十足,更要在调查研究方面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深入系统地占有材料马克思指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理论知识的每一步进展,都必须基于扎实的材料,研究过程中得到的每一个规律性认识,都是对经验现象的抽象反映。因此,对材料的占有程度,决定了调查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在调查中获取材料,要特别注意“深入”和“系统”两个方面。

  首先,调查必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只有“深入”进去了,才能发现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深入”是获得一手材料的必要条件。年轻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避免“浮萍式调研”“折腾式调研”“抢功式调研”“作秀式调研”。通过“脚底板”真正读懂民情民意,将日常工作中“观念的世界”“文件的世界”转换成“案例的世界”“经验的世界”,当年轻干部能够在头脑里建构起人民群众“生活的世界”后,再经过自己的总结提炼,就能形成新的观点和判断。年轻干部必须摆脱由自我价值设定的内心世界,真正走入客观世界,走进社会生活,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切身感受国家治理体系的运行逻辑,躬身参悟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地执行。其次,获取材料还要“系统”,兼听各方意见,运用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以把握材料的要点。调研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全面掌握调研对象的所有情况,哪些应该取舍,体现了调研者的水平。调查获取的情况中既要有现实材料,也要有历史材料;既要有正面材料,也要有反面材料;既要有数据材料,也要有访谈材料;既要有直接材料,也要有间接材料。当然,一切调研都存在局限,因此“系统”这一对材料收集的要求,是服从于研究目的和角度的。此外,“系统”还要求对获取的材料进行初步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的筛选,使材料条理化、逻辑化,避免支离破碎、片段零散,确保材料能够准确体现研究对象的前因后果。对于重要的材料,要进行多方验证,考察内容真伪,对于不同来源的材料,绝不能凭借个人好恶进行删减,更不能被材料中某些夸大的说法所迷惑。只有在占有材料时做到深入系统,才能在后续分析时找准问题。科学辩证地解剖麻雀未经方法加工的材料只是“原煤”,材料必须经过一定的洗选加工,成为“精煤”,才能作为调研报告的佐证。分析材料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类,这两者有很多不同,但最大的区别在于所回答问题的范畴不同。定量方法更多地用于描述总体的分布、结构、趋势及特征,以及揭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验证已有的理论假设等;而定性方法则更多的用于揭示现象变化过程、现象内在联系、调研对象的主观认知,诠释行为意义,解释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等。调查研究之所以存在定量和定性两种不同的方法,是因为现实的复杂性,需要不同的方法给予恰当的回答。

  当前,很多年轻干部偏好定量方法中的问卷调查法,认为这种方法得到的数据更翔实、反映的情况更全面。间卷调查法固然有其优势,但也要看到,问卷调查假设“每个人的信息都是等量的”,忽视了不同人的信息之间的差异。问卷抽样再合理,充其量也只是调查到某个等量的信息在人群中的分布状态,仍无法增加信息的总量与多样化的丰富性,且问卷调查往往成本过高,过分依赖数据,能不能真正兜上来问题,或者说兜上来的问题是否真实,都有待进一步检验。其实,对于同质性较高的样本,用问卷法效果较好,而对于异质性较高的样本,问卷法则不太适用。对于中国广袤的地域和复杂的国情而言,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应数“解剖麻雀法”。“解剖麻雀法”是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独创的简便易行又效果显著的办法,后来成为党在调查研究方面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调研类型上看,“解剖麻雀法”是一种典型调查法。所谓典型调查,就是从有关范围内所有的对象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即可推知同类事物的情形。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是从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集中一定的时间,蹲下去,通过对典型的解剖,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解剖麻雀法”的优点是调查对象集中、调查时间短、调查内容紧凑周密、反映情况快、节省人力物力,若在“解剖麻雀”中结合明察暗访、“四不两直”等形式,则会感知更加鲜活、体验更为深刻。在解剖麻雀的过程中,从典型个案到发现规律之间的“惊人一跃”,需要理论的助力。理论是一套认识和理解的框架,没有理论,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经验主义的。理论是无数现实经验的抽象和总结,是高度凝练的“前车之鉴”。

  一方面,理论可以指导调研者去收集特定的事实,当不同的调研者用不同的理论作指导去作调查时,他们所看到的“事实”是不同的。另一方面,理论可以给调研者提供更多的思考维度,不同理论知识的分析框架可以把个案中得到的具体结论引向更深的机制反思和更广的模式借鉴。年轻干部应多储备一些理论知识,虽然在某项具体调查中,不一定所有的理论工具都有机会使用,但只要储备充足,就有了可供选择的“武器库”。理论越丰富,就可以选择越有竞争力和解释力的框架来对典型个案进行升维,从而得出更具穿透力、更接近现象本质的规律。运等帷幄地提出建议对现象的分析和规律的总结,最终是为了给改革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入口”,找到“出口”。调查研究形成的报告又称“策论”,其价值归根结底要体现在能否提出好的政策建议。很多调研报告,洋洋洒洒十几条对策,列了很多不痛不痒“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举措,看起来都很正确,但其实由于“假大空”,并不具备落地实施的可行性。好的政策建议应该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兼具操作性和衔接性,这其中特别要把握好前后贯通、轻重缓急、精准有效三个方面。前后贯通,就是在提出建议时梳理某项政策演进的历史脉络,读懂“以来”。任何政策都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延续和迭代,要“向前看”,前人为什么会选择某条施政路径,要设身处地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考量,进而分析现在的时机是否成熟。有的时候,我们自以为提出了“发人所未发”的好点子,但其实前人已有详细论证。同时还要“向后看”,留出发展空间,留出包容余地。头脑中要有历史观,所请历史观,不仅是站在现在看过去,更重要的是站在未来看现在。轻重缓急,就是要全面把握某项政策与其他政策的系统性,注意相互之间的兼容性,防止出现“矫枉过正”“大开大合”的偏差,造成“合成谬误”。其中,“轻重”意味着对各种可能的施策方向进行权重排序,而后再确定一种或几种可行方案。通过横向对比不同地域、纵向对比不同时期的政策,形成相对稳妥的“政策群”。“缓急”意味着对所提政策“出牌顺序”的排列组合,通过调整政策的优先次序,小步走、不停步地去推演目标的实现过程,避免过早透支政策福利。精准有效,就是对症下药,突出实效,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做到分类施策。同一政策作用在不同的对象身上,效果往往相距甚远。比如物质激励方面的政策,对于不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而盲,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但对于其他对象,最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还比如针对一些企业当前发展的痛点难点,大企业的难处和小企业就不太一样,此一时的难处和彼一时也不一样,要针对不同经营主体的实际困难,帮到关键处、帮在紧要时,真正发挥出政策的杠杆效应。

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心得感想篇4

  近日,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进行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摸清基层情况,掌握发展大势,并据此提出一系列符合人民根本利益、顺应时代前进方向、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与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的系列实践与理论恩考密切相关,注重调查研究是新时代十年党的理论创新的鲜明特征。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各种风险挑战,把调查研究作为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办法路径,作为应对前进路上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

  重视调查研究,反映了我们党高度清醒的理论自觉和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破局解题、治国理政的重要切入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党很多重大战略、重要思想都是在调查研究中提出的。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xx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xx年,他在xx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xx年,他在xx考察时进一步就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改进作风的重要环节,为我们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树立了榜样。注重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号召“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他提出了“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等原则,强调“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调查研究要经常化”等调研工作要求,明确了“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等作风要求,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导。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蕴含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对实践的调查研究也因此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指出世界上只有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瞎说一气,不需要依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而唯物辩证法则“要求用大气力、下真功夫”。他大力提倡马克恩主义的实践观和认识论,强调“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通过调查研究来破解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难题,成为我们大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遵循。彰显人民至上理念的实践要求。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重视调查研究是践行党的性质宗旨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使调查研究成为深切了解群众需求愿望、创造精神、实践经验,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途径。体现为党的优良传统和务实作风的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寻乌调查》等著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盲权”的著名论断,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方法。19xx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决定设立中央调查研究局,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被确立起来,也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中,党中央组织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部署了xx个重点课题,由中央和国家机关xx家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形成xx份调研报告,为报告起草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新时代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掌握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恪守为民情怀。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决策、谋工作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真心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来了解群众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回应群众所急所盼,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中提升政治站位、增强工作能力,不断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努力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坚持科学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委政府各项事业。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要坚持实践的观点,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反对脱离实际。要坚持全面的观点,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特别是要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普遍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注重工作实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需于民、间计于民统一起来,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推动各项工作做实做好。要把调查研究与推动工作统一起来,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要把解决问题与提升能力统一起来,在解剖麻雀、寻策问道中切实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心得感想篇5

  关于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三个防止”的要求,即“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盲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三个防止”都指向一个关键:调查研究必须树立问题意识,要对准问题、走进问题、解决问题。近日,党中央部署了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征程上“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我们拿起党的传家宝,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要推动党中央的重大部暑落实落地,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想清楚,为何而调研?调研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一调查研究是一种工作手段和方法,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目的。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老一辈革命家就始终把调查研究视为“秘籍”。思想上出现了迷茫、现实中碰到了难题、工作上打不开局面,首先想到的就是调查研究。19xx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他还在文中提到,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要去调查这个问题的现状和历史,调查明白了,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19xx年,面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遭遇的一系列困难和挫折,特别是农业生产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下滑,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制定出台了“农业六十条”“手工业三十五条”“商业四十条”等一系列政策,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困惑,农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xx年x月,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到xx考察复工复产。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记载,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xx考察时发现并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回京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鲜明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见,每一次调查研究,都应该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而且越是困难时期,越要深入基层、走进问题、寻找答案。今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异常艰巨、深层次矛盾亟待破解,特别是外部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黑天鹅”“灰犀牛”“回头浪”“拦路虎”时有出现,迫切需要我们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拿起调查研究这个“武器”攻坚突破。二调查研究要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走进问题。《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要重点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尤其需要增强问题意识、担负破题使命。这个过程中,应处理好五对关系:把握全局和局部。《方案》中提到,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明确了xx个方面的调研内容。在开展调查研究时,既要把局部的问题摸清楚,也要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去思考问题、找准定位。比如,当年习近平同志擘画“八八战略”前后,就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他到xx、xx等地调研后,有了接轨xx、融入长三角的思路;在xx、xx等地调研后,又形成了关于民营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的想法,等等。在每个地方调研发现的问题不尽相同,但始终着眼全局,最终形成“八八战略”的整体谋划。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是基础,长远是目标。调查研究要增强系统性、前瞻性,既立足当下,沉到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着眼长远,有针对性地部暑牵引未来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比如,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考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否在世纪末达到xxx美元,邓小平同志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他既去了xx、xx等内陆地区,也到了江浙沪等沿海地区。

  在此基础上,他不断调整设想,最终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设计了清晰切实的战略目标和步骤。穿透宏观与微观。调查研究最微观的对象就是个体,但穿透微观个体,又能折射出社会全貌。调查研究不能忽视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和“关键小事”。比如,纪录片《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局处长走流程》中,某地人社部门一位领导干部,对外卖小哥工作进行了体验式调研。一天外卖送下来,累瘫的他感叹:“这个钱太不好挣了。”后来的一年里,该部门牵头为户外劳动者建起xxx多个务工人员之家,真正帮助了务工群体。分清主要和次要。在调查研究中,难免会发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来自不同思想理念、行为方式、利益诉求的矛盾。调研正是一个在矛盾中抽丝剥茧、理清思路,在多目标平衡中找到最优解的过程。比如,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就是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产生冲突时,加强利弊分析研判,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最终找到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解题思路。联系特殊和普遍。有的问题是点上的,有的问题是面上的,调查研究既要注意分层分类,兼顾到个体、少数的特殊性,防止简单“一刀切”;也要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归纳总结出普遍性问题,找到普遍性规律。比如,19xx年x月,毛主席在赣粤闽三省交界的xx县城,开展了为期xx余天的社会调查,最终形成x万多字的《xx》。通过调查,毛主席对寻乌乃至整个赣南农村有了深刻认知,后来将其转化为党的农村土地政策。这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凸显xx特色。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四种方式,是走进问题的关键,应大力提倡:其一,小切口的大调研。一项好调研往往能从小切口中找到大课题,用小杠杆撬动大成效。多方面平均用力、“撒胡椒面”式的调研无法触及问题本质,也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当下,xx正在深入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特别是三个“一号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调研中弄清楚产业能级、创新模式、数字赋能等方面的难点在哪里,贸易投资、政府服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环境还缺什么,“地瓜经济”提能升级、自贸区平台能级提升、保障外贸畅通等方面还存在哪些堵点等等,以小见大、举一反三,才能推动系统性跃升。

  其二,沉下去的深调研。焦裕禄有句名言:“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调查研究既要身入,也要心入,不能心猿意马、蜻蜓点水。尤其是时间要保证,不能跟这个结合、与那个一起,把调查搞成了“指导”、把研究搞成了“活动”。比如,要鼓励开展蹲点调研、驻村调研,老老实实地在基层住上几天,田间地头走一走,背街小巷看一看,社情民意听一听,通过细微观察作出真实判断,进而“解剖麻雀”,而不是“被安排”,去走那些精品路线,去看那些个案“盆景”,还给基层增加负担。其三,前瞻性的新调研。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调查研究,既要对当下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也要增强对未来的预见性、洞见力,率先提出解决方案、找准对策打法。xx在很多领域走在前列,也意味着会遇到其他地方没有遇到过的难题。特别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道全新考题,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因此也是调查研究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之一。只有以调研开局,敢于说新话、走新路,才能在时代的追问中抢占先机、掌握主动。其四,制度化的常调研。调查研究不能“一阵风”,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全社会刮起好学能文的学风、求真务实的作风、清新朴实的文风,形成制度、增强自觉。尤其要建立调研工作的闭环,对于一项重大决策,事前是否进行了充分深入的调研;对于重点工作项目的执行情况,是否建立了跟踪式调研、督查式调研;对于解决那些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是否建立了清单化的调研推进机制,等等,真正打开从调查研究到解决问题的转化通道。走进问题,才能走进群众的心坎里。因为通过对问题的一次次逼近,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好办法也就不远了。

推荐访问:调查研究 领导干部 感想 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心得感想怎么写 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心得感想体会 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心得感想 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是什么 领导干部调研文章怎么写 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存在问题 干部调研的意义